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

“三公经费预算为零”为何有人不信

2013-11-25 03:43:03

消息来源:中国法治 评论

  江 鸿

    近日,云南省招标采购局在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公布的“三公经费”引起了关注。2012年,该局“三公经费”决算数据为2700元,今年则为零。(11月24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
    该局的预决算一公布马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,一些网友纷纷质疑其预算的真实性,认为堂堂一家省级机构,三公经费预算竟然为零实在难以想象。众说纷纭之下,云南省招标采购局不得不出面解释,该局办公室主任赵原回应称,该局的“三公经费”数字属实,相关经费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厅的规定列支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各级各类政府机构的三公经费都是公众关注的重点。以往大家关注的重点大都是看哪家单位的公务出国花了多少钱,哪家单位的公车花了多少钱,在看惯了动辄几百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三公预算后,突然间冒出了一家预算为零的单位,而且是省一级的单位,这着实让一些人感到难以相信。

    按理说,对三公经费预算为零的政府机构老百姓应该拍手称赞才是,但此番对云南的这家政府机构为什么没有人称赞呢?其实原因很简单,大家不相信一家省级机构竟然没有公务接待、没有公车……,在看惯一些上级机关花钱消费,下属单位或者服务对象埋单的现象后,当一家省级单位在三公经费预算方面突然报出了“零”预算后人们自然会质疑,会不相信了。

    质疑是对的,但我们也不要事事都怀疑,陷入“凡是政府部门看似好的举措我们都要怀疑一下”的怪圈。对云南省招标采购局这次报出的零预算,我们也不妨给点掌声,为他们的勇气,更为他们的信心。要知道老百姓的鼓励也是政府前行的重要推力,鼓励之声、叫好之声多了,才会有后继者敢于不断跟上,如果零预算的后继者越来越多,对解决三公经费这个难题自然不是一件坏事。

    当然,鼓励归鼓励,严格、周密、系统化的后续监管工作也应该在零预算公布后能及时跟上,以督促零预算的真正贯彻实施,从根源上杜绝再出现上级机关花了钱,但最终埋单的压力却落到了下级单位或企业身上的现象。(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)



         来源:新华网

[责任编辑:中国法治]

相关专题:济南现奔驰Smart警车 悬挂民用车牌

频道
分站

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Copyright © 2014 by Chinaruleoflaw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
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
备案号: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:京ICP证140110号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京网文(2014)0781-181号

关于我们 | 关于中国法治 | 联系方式 | 学会动态 | 编辑部 | 法治编辑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