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

毅然决然推动两型改革 湖南实践为全国探路

2014-03-03 03:35:24

消息来源:中国法治 评论
今年2月,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正式公布??
  
  省委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的《实施意见》。这个重要文件描绘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蓝图,并旗帜鲜明地提出,深化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,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。
  
 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,关键在试,核心在改。湖南两型社会建设这5年,改革始终是一条清晰的主线。
  
  5年来,两型改革稳步推进,106项原创性改革先后在长株潭试验区铺开。一项项改革举措,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,激发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内生活力。
  
  毅然决然推动两型改革,湖南实践为全国探路。
  
  示范标杆:先行先试的改革
  
  在湖南建“两型”,没有先例可循,没有模本可学。坚持先行先试,大胆地改、大胆地试、大胆地闯,湖南树起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标杆。
  
  资源性产品是重要的生产要素。如何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,使其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、资源稀缺程度,从而支撑起经济可持续发展?我省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方面进行有益探索,成为全国唯一全面推进居民用水、电、气阶梯价格改革的省份。
  
  长沙市火星街道居民方桂芝有每月生活开支记账的习惯。随着去年居民用水、电、气阶梯价格改革在长沙市次第推开,方女士的记账发票显示,每个月的水、电、气费用平均比改革前还少了100多元。
  
  在这场改革中,价格杠杆的运用,提高了居民节约资源的意识。统计显示,改革一年多来,长沙市实行阶梯水价用水户的总用水量下降了18.5%;2013年上半年全省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幅度下降18.7%,用气采暖的用户用气量较改革前减少了20%以上。
  
  企业的排污权,也可像股票一样,通过“交易所”自由买卖,这样的事,很多人过去可能“闻所未闻”。但现在这一机制在我省已普遍推开。
  
  2008年11月28日,长沙市排污权交易高调启动:长沙矿冶研究院以11.648万元的总价,获得长沙造纸厂委托拍卖的2009年化学需氧量排污权指标52吨。这在我省是一个创举;从全国来讲,这也是较早的尝试。
  
  截至目前,我省已对试点范围内的1100多家企业分配核定了初始排污权,其中有近900家企业缴纳有偿使用费,累计收缴有偿使用费4500万元,缴费企业比率达到80%。有偿使用制度建设、有偿使用普及率和收费总量在全国处于靠前位置。
  
  我省还将排污权交易拓展至湘江流域8市的所有工业企业,以及全省范围内的火电、钢铁企业。自2015年1月1日起,在全省范围内的所有工业企业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。
  
  2013年岁末,一则消息吸引了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目光。湖南发布了由政府采购支持的300多个两型产品目录(第一批),这在全国属于首创。据测算,“十二五”期内,湖南政府采购两型产品规模将超过4800亿元。
  
  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型社会建设标准、考核体系、协调机制和组织架构,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GDP评价机制改革试点,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……一个个新的词汇纷至沓来,“先行先试”清晰可见,肩负“探路者”使命的湖南人,正在率先突破引领创新。
  
  转型动力:富有生命力的改革
  
 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,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,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。
  
  正处在工业化、城镇化中期的湖南,既面临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的双重矛盾,又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。在实践中,湖南以两型改革为抓手,推动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,通过推进产业准入、提升、退出机制等改革,让全省的经济结构变优,增长动力变足,发展路径变宽,发展理念变新。
  
  株冶集团是一家老国有大型企业,也是湖南“有色金属之乡”的标志性企业。依托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,五年间,企业在铅锌生产规模达到60万吨、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的情况下,外排废水总量减少90%、外排重金属污染物减少95%,废气二氧化硫减排约60%,经处理的废水可以直接放养金鱼。
  
  株冶,这一昔日的能耗大户、排污大户向绿色企业的变迁,见证了湖南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机制改革。
  
  落后产能被淘汰出局,2013年全省已经淘汰工业行业落后产能项目涉及冶炼、水泥制造以及制革和铅酸蓄电池四个大类,共162家企业;机械、食品、轻工、纺织、有色、冶金、建材等传统产业“脱胎换骨”,正朝着高端化、高新化、两型化方向发展;炭/炭复合材料、“天河二号”超级计算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突破,长株潭试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306.5亿元,占全省比重57.0%;泰格林纸走“林纸一体化”发展之路,汨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打造“城市矿山”,循环经济发展风生水起。
  
  发展方式变了,发展动力足了,湖南实现了在改革中优结构,在创新中促转型。
  
  去年12月27日,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发布了最新的《工业运行质量评价体系》报告。报告显示,湖南工业运行质量综合评价值为84.94分,综合评价指数位居全国第九位,中部第一位。
  
  民生答卷:最接地气的改革
  
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  
  两型社会建设中,湖南以“接地气”的改革举措,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、呼吸上新鲜空气、吃上放心食品,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,更有尊严。
  
  湘江,是三湘儿女的生命之源。为了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,湖南着力推动以湘江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机制改革,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生态环境整治。
  
  在改革中,湘江流域8市市长向省长递交湘江污染治理责任状,颁布实施《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》,起草《湘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办法》,抓好产业结构调整、工业污染源控制和历史遗留污染治理等工作,并在去年9月将湘江保护与治理确定为省政府“一号重点工程”。
  
  改革成绩,数据说话。截至2013年6月,湘江流域涉重金属企业较2008年减少41.5%,共削减废气、废水中汞、镉、铅、砷、铬五种重金属排放量359.03吨,较2008年削减了42.1%。一直生活在湘江边的长沙市天心区洞井街道居民黄世杰说:“湘江水比原来清了,咱老百姓喝起来更放心了。”
  
  重点工业污染区环境问题,直接影响环境质量,一直是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。
  
  直面群众关切,湘潭市强力实施竹埠港地区“退二进三”工程。截至目前,区域内26家企业中9家已停产,4家半停产,近期所有化工企业将全面关停,一度“五彩缤纷”的化工产业园将成为历史。在长沙坪塘老工业区,区域内21家企业已全部退出、搬迁和完成升级转型。生态修复工程同步启动,随着大王山旅游度假区、冰雪世界、体育休闲园等一批项目的陆续建成,曾经遍布灰尘的污染区,将成为长沙“山水洲城”特色美丽新区,市民又多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  
  两型改革让天更蓝、地更绿、水更净,也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,让生活更美好。
  
  绿色出行改革先后在株洲、长沙、常德、郴州、湘潭、岳阳等市推行。株洲市先后投放2万辆自行车,建成了全国一流、全省首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,不仅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、公交“最后一公里”等城市难题,而且每年可为市民节省出行费用2400多万元。
  
  以示范创建为重点的全民参与机制改革在全省铺开,全省1700多万家庭重拎菜篮子、布袋子,使用节能家电、节水器具;长沙县、攸县农村环境整治创造了全国经验,被誉为“农民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”。
  

  改革宏图已然展开,两型社会建设给全省发展状态、产业业态、经济质态、环境生态以及干部群众心态带来了深刻变化,在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湖南日报

[责任编辑:中国法治]

相关专题:济南现奔驰Smart警车 悬挂民用车牌

频道
分站

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Copyright © 2014 by Chinaruleoflaw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
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
备案号: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:京ICP证140110号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京网文(2014)0781-181号

关于我们 | 关于中国法治 | 联系方式 | 学会动态 | 编辑部 | 法治编辑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