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

100万“点招”点到了高校监督软肋

2013-12-04 05:55:03

消息来源:中国法治 评论

近日,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,引发公众对高招问题的质疑。调查发现,自主招生、破格补录和调换专业日益成为高招腐败的三大“重灾区”。业内人士透露,自主招生中有的“点招”异变成了权钱交易的

工具,一个“点招”名额已经涨到了100万元;对主管领导的“条子”,只能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将其录取。遏制高校招生环节的腐败,治本之策在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,实行行政权、教育权和学术权的分离,将行政权打回到只负责维护学校常规运行和服务师生的原形,为公开公正的真正的自主招生腾出空间。理论上讲,大学章程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。但时至今日,我们仍在部委所属高校的层面努力推进学校章程的建设,计划到2015年底教育部及中央部委所属的114所高校,全部完成章程的制定和核准工作。由此来看,寄望现代大学制度遏制高招腐败,似乎是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
高校招生腐败的根源在于教育行政化以及学校行政权力不受监督。所以,在致力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、推进教育去行政化的同时,不妨将如何规范和约束现在的高校行政权力,作为高招反腐的“速效救心丸”。一定程度上,高校的行政权力,是当下社会结构和组织中,最不受有效监督的权力之一。

目前的高校就如同于国企,属于围墙之内自成一体的权力运行模式。外部的社会监督等往往被隔绝在围墙之外。但国企因为涉及经济“高危”领域,多被社会和媒体高度关注,且尚有国资部门、审计部门、纪检监察部门等体制内监督。而高校的行政权力,对外往往披上一层学术的外衣,似乎并没有权力的实质而显得羸弱;对内却有很大的主导权。

而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只是从行政业务上对高校进行指导和限制,审计、纪检监察等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也不多,原因在于很难清晰界定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、办学自主权。缘此,高校的行政权力就在办学自主权的掩护下,变成了纯粹的靠内部的下级监督上级,这显然是不靠谱的。

100万卖一个“点招”指标,实质上点中了高校监督的软肋。一方面,需要加大对高校行政权力的反腐;另一方面,招生的全过程和所有信息必须依法公开,接受全社会监督,挤压掉暗箱操作的空间。 燕农 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来源:华商报

[责任编辑:中国法治]

相关专题:济南现奔驰Smart警车 悬挂民用车牌

频道
分站

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Copyright © 2014 by Chinaruleoflaw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
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
备案号: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:京ICP证140110号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京网文(2014)0781-181号

关于我们 | 关于中国法治 | 联系方式 | 学会动态 | 编辑部 | 法治编辑部 |